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事实: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实变得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事实:秦统一六国之后,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呢?如何来评价商鞅呢?为何秦惠文王又要车裂商鞅呢?我们一起走进商鞅、走进商鞅变法的历史中去一探究竟吧!
一开始在列国当中,秦国的实力属于严重不咋地,居于西陲之地,被列国贴上了野蛮的标签,各国都不屑与秦国为伍。另外百余年来士子不入秦已经成为了列国的共识。
我们先来看看:商鞅是如何到的秦国、又变了哪些法呢?
商鞅又称为卫鞅、生卒年限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后来变法成功以后被封在了商地,于是乎历史上就被称为了商鞅。
当时的战国是一个大争之世、所以各国开始纷纷变法图强、变法求生存了。在商鞅之前就已经有了著名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了,这些对商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不过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与此同时,秦孝公开始在秦国积极推行变法图强了、积极的在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当时在秦国内部的旧贵族代表人物有甘龙、杜挚等等。这些人是反对变法的。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等等。说白了就是:变法会伤害到他们的既得利益而已、会削弱他们已经到手的权力而已。
首先商鞅变法的本质目的或者说秦孝公任用商鞅来变法的本质目的只有八个字:富国强兵、打赢对手。
很多人会觉得:那商鞅变法也是没啥问题的呀?难道富国强兵不是好事、难道打赢对手不是好事吗?我想说的是:国太富了、民就不会富;要想打赢对手的话,普通人将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我们还是来看看: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其实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
二是,统一思想、统一行为。商鞅当时采取的措施有很多,例如: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么,实行连坐制度等等。
这么做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把一个个独立的人、变成统一的战争机器——要么去战斗、要么去生产物资,不给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四是,建立统一的中央管理模式。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这些官僚由朝廷统一任命、统一管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将权力回收到秦王手中,便于动员、便于组织、便于作战。
不得不说的是:商鞅的这些变法措施确实在当时起到了为秦国富国强兵的作用。有些人评价当时的商鞅变法就是一个“军国主义”的模式,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打赢战争而已。
其实这么说问题也不是很大,但是我坚定地认为:在当时的大争斗之世、在当时的群雄争霸的状态下,商鞅变法的意义是很大的、是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没办法,战国时期各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干掉对手,你不采取战时模式的话,那么最后的下场只有五个字了——被对手灭掉。
可是商鞅在当时是一个“外国人”、虽然秦孝公给了商鞅很大的权力、很高的地位,可是根基或者说大权仍然掌握在秦国贵族的手里。另外商鞅在变法中还彻底得罪了以前秦惠文王的师傅、秦孝公的哥哥。
那么秦惠文王为啥一定要干掉商鞅呢?其实本质原因有三点:
一是,商鞅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很多旧贵族以及一些秦国的皇亲国戚。秦惠文王上台以后,必然要团结这部分人、从而来消除商鞅的威望和影响,这样自己才能将大权重新夺回。
二是,商鞅对于秦惠文王来说属于是:前朝旧臣、而且是威望极高的旧臣。大家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了:前朝权臣一般换个皇帝以后的下场都很惨。
三是,秦孝文王杀了商鞅可以让天下人知道,如今是他掌权、商鞅已经是过去式了。
总之一句话,商鞅在当时死了对秦孝文王的好处是很大的,例如:既能团结旧贵族们、又能顺利地进行权力转移。
最后我来简单地分析另外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呢?
商鞅变法的本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东西,然后为统治者的利益和需求服务。
当时秦国的统治者只有两个需求:一是,打赢对外的战争;二是,牢牢地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权力和资源。
商鞅变法看似是动了守旧贵族的利益,其实他是一个专制驭民政策的推动者。有道之君,务在弱民、疲民、制民!其变法的本质在于最终去制民。
怎么制民?将人划分成分。
喜欢谈抱负谈理想的人,具有自我的意识形态,不容易听从国家的号令。
喜欢论政治谈时弊的人,具有政治思想,容易轻视朝廷法令。
好勇斗狠的人,具有反抗意识,不易受君主统治。
做买卖的人,有钱有闲,荒废田地,到处迁徙,不利于户籍管理。
《商君书》里面有一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语:穷民以便君用,愚民以利役使,弱民以削反抗。
民穷,就会对君主的赏赐感恩戴德,更方便民为君用;愚民,就不会轻视朝廷的命令,思想受限才能更好地受君主统治;弱民,消灭民众的组织,使其不能反抗君主。
我们后来看到了一幕神奇的现象:秦统一六国之后,依然在沿用商鞅之法。可是效果却严重的不咋地、混了十几年就灭亡了。
至于具体的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无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什么有时候有压迫并没有反抗呢?那是因为压迫的还不够到位、不够狠、还没有达到承受的极限。
不过国与国、人与人的思想不同、处境不同、所以对于压迫的感受和反抗的界限也不同。
最后我突然想说一句话: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过去。可是人性和历史的规律从来就没有变过,商鞅之死也许能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商鞅死了之后商鞅之法仍存,其实能告诉我们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