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死后,灵柩从广东出发,运往他的家乡山西安葬。没想到,在前往洛阳的半路上,寇准的妻子竟然下令:“就地掩埋!”原因真的不好说。
61岁时,寇准多次被从丞相降职,到广东雷州当管事参军。
到了雷州后,让寇准吃惊的是,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没有给他准备。
好在当地人一直很佩服他这个人,主动帮他盖房子,这才安顿下来。
次年,寇准病逝。临终前,他吩咐妻子宋送他回老家安葬。
经朝廷许可,宋把寇准的灵柩送回了他的家乡山西。然而到了洛阳,宋家手里的钱所剩无几,目的地太原依然遥不可及。
“穷”逼得宋家把寇准埋在洛阳。一代名人去世后,因为贫穷而无法回到家乡,结局并不悲惨。
寇准刚正不阿,才华横溢,深得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位皇帝的信任,两次登上丞相之位。
可是,这么能干的寇准怎么会沦落到灵魂不能回家的地步呢?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与寇准的三大人格缺陷密切相关。
一、唯我独尊,过刚易折
寇准八岁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只有天在上面,没有山与和谐。仰望红日,回望低低的白云。
毫无疑问,这首诗揭示了寇准的才华,年轻的天才和光环。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自尊的傲慢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人头地,做大官,让全世界都听我的命令。他看中的东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寇准才华横溢,毫不犹豫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换句话说,寇准从来不知道“谦”字怎么写。
从寇准少年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时可以看到他自己的评语“他* *岁”。
《寓居有怀》标题下备注为“十四岁”,《春日怀张曙》标题下备注为“十六岁”。
看到这些言论的人常常会心一笑,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狡猾的少年郎得意洋洋。谁能不夸“他是神童”?
他的才华不像寂静的春雨,而更像烈日。
每次讨论国家大事,寇准总是直言敢谏,常常一针见血。宋太宗非常欣赏他,经常和他讨论治国之策。
即使面对皇帝,寇准也从不示弱。
作为皇帝的亲信大臣,有时候难免会和皇帝有不同的想法。
在君主至上的时代,正常人在与皇帝意见相左的时候,都会婉转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皇帝非常坚持,大臣自然会退让。反正世界是你家的。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帮你持家?
但寇准一旦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就再也不让“租界”这个词出现在他的字典里。
有一次,寇准和宋太宗吵得不可开交,宋太宗一气之下走了。寇准冲了上来,站在宋太宗面前,做了个“说清楚再走”的手势。
宋太宗很无奈,但他不能打败寇准,所以他同意了他的计划,他能够逃脱。
寇准在著名的“袁之盟”中以其顽强不屈的精神将绑架到前线,这是他永载史册的功勋,也是他被罢官的主要原因之一。
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军南下攻打宋朝。辽军彪悍,直逼豫北,汴梁开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宋王朝经历了一场恐惧,他们准备逃离以避免战争,宋真宗也不例外。
寇准据理力争。他又哄又威胁,最后差点把犹豫不决的宋真宗绑架到坦洲城北门。
由于皇帝的亲征,宋军士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高呼万岁,这一声音震动了几十里。
一鼓作气,一个转身,辽军巡城司令萧挞箭般射穿城下。
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痛哭流涕。见宋军士气高涨,胜算不大,便提出与大宋讲和。
宋真宗以为自己要死在艾州里了,大喜,当即答应讲和。
寇准在另一个地方守城。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强烈反对和谈。然而,大臣们纷纷支持宋真宗。寇准再怎么生气,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
谈判特使曹礼出发前,宋真宗指示:“只要能在不割地的情况下媾和,契丹可以索要百万美元,答应。”
寇准严词警告曹礼:“皇上虽有一百万契约,若契约赔偿超过三十万,我就把你的头砍下来。”
害怕寇准固执的个性,最终按照寇准提出的30万赔偿上限与廖达成协议。
得知赔偿金额比他预想的低了这么多,高兴地把曹提升到三级。
单源的结盟结束了宋辽多年的敌对,维持了接下来的百年和平。
其中,寇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寇准,北宋很有可能被推翻。
他是拯救大宋的恩人,是力挽狂澜的英雄。
起初,宋真宗非常感激寇准。
然而,寇准的政敌王钦若却当着宋真宗的面说:“在禅院之战的大门口结盟,是皇上的耻辱。寇准只是个赌徒,你只是他的赌注。他根本不在乎你的安危。”
宋真宗仔细一想,原来他是寇准一场大赌局中的一个棋子。一旦他赌输了,他就失去了生命。寇准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命。
结果,君主和大臣之间产生了嫌隙。
对待皇帝即便如此,对待其他同僚,不用说,自然是你所想的那样,口无遮拦,毫不留情。
寇准经常和朝廷的同僚发生争执,脸红脖子粗,骂骂咧咧,唾沫横飞,举止失态。
有时候皇帝制止几次,寇准都不理会。直到皇帝再也忍无可忍,争论的双方才受到严惩。
这样的寇准,尽管能力惊人,却得罪了太多人。
朝臣要么怕他,放他走,尽量不与他冲突。要么恨他,恨他,暗地里想把他搞垮。
寇准最后一次被解除宰相职务。他离开北京时,朝廷没有人去送行。可见寇准在朝鲜的人缘真的很差。
心胸狭窄
寇准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但缺少一些“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他爱恨分明。喜欢的会被捧上天,讨厌的会被踩成泥。
问题是他的好恶往往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很少客观考虑对方的才能和人,往往有失偏颇。
从他对宰相王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寇准和王旦曾经是好朋友,王旦推荐了寇准的唐唐。大概是因为王丹升职比自己快,寇准很不满意。
寇准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丹的坏话,但王丹总是在宋真宗面前夸他。
这种反差让宋真宗忍无可忍,忍不住对王丹说:“你总是夸寇准,他却总是在我面前说你的缺点。”
王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说:“我在丞相的位置上久了,处理政事难免有缺点。寇准直言不讳的批评显示了他的忠诚,所以我尊敬寇准。”
这对当事人来说无关紧要,所以宋真宗不得不放弃。
寇准还在王旦掌管的中书省与他掌管的枢密院的书信往来中寻找错误。
一旦发现错误,寇准向宋真宗抱怨,因此王丹多次受到宋真宗的指责。
有一次,王丹的下属也在寇准提交的公函中发现了错误,立即向王丹汇报。
王旦对部下说:“你知道寇准抱怨错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你跟寇准说改就行了。”
相比之下,王丹谦虚大方。而寇准则是小心眼,有点下不了台。
王丹不求
寇准在多次被免职后重新上任,是王丹努力的结果。
有一次,寇准办大寿会,喝多了,忘了禁忌。他甚至穿了一件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色夹克。
有人在宋真宗面前控告寇准谋反。王旦得知后,对宋真宗说:“寇准是个人才,但有时他太坦率,会很愚蠢。陛下,请不要管他。”
宋真宗听了王丹的话,不得不放弃。
王旦去世前,宋真宗非常悲伤,因为他再也找不到一个像王旦这样优秀的宰相了。
直到这时,王丹还不忘推荐寇准。他说,宋真宗死后可以请寇准辅佐国事,寇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几年后,宋真宗实际上召回了被贬官的寇准回京当宰相。
寇准想起王旦的恩情,想上他的坟。可惜王丹听不见也看不见。
从寇准对王丹的态度来看,他偏执,不理智,这也是寇准交不到好朋友,树敌太多的原因。
毕竟,很少看到像麦当娜那样以德报怨的王力可丹。大多数人要么远离处处让自己尴尬的人,要么挺身而出。
因此,寇准在朝鲜的生活并不轻松。很难和别人打交道,也很难阻止别人和自己打交道!
识人不清
寇准对喜欢的人总是充满热情。
然而,就像他对坦荡的王丹有偏见一样,他也常常对自己喜欢的人非常偏心,不能正确判断他们的品行和才能。
有一次,寇准不喜欢安全部部长郑风升迁得比他喜欢的彭伟杰快,骂他扰乱国家大事。
郑风反驳道:“寇准,你提拔吕端是因为他对你好;你提拔张越是因为他奉承你。你提拔李常岭是因为他太胆小不敢面对你。这根本不是选拔人才,而是任人唯亲,你这是在扰乱朝廷!”
寇准大怒,再次与郑风争吵。
宋太宗充当和事佬,寇准激烈地为自己辩护。
宋太宗生气地喊道:“你不认为这样和我争论有损你的尊严吗?老鼠和麻雀会看人,会用眼睛行动。为什么做不到?”
虽然郑风说的是气话,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以他提到的张博为例。张博曾经是南唐皇后李煜的最爱。
当宋军包围南唐都城金陵,并多次劝李煜投降时,张博一直对李煜说:“决不投降。如果金陵失陷,我第一个死!”
他还极力怂恿上司陈乔向李煜表明忠心:“国若亡,我二臣只能以死报国!”
金陵城失陷后,陈桥上吊自杀。张越却带着妻儿家产,从侧门逃入宫中,哄骗李煜说:“我发过誓为国捐躯!但是如果我死了,以后谁来服侍你呢?因此,我不得不苟且偷生!”
后来在宋朝做官,去找李煜要财物。李玉被迫送他一个白金脸盆,他暗暗埋怨李玉小气。
寇准把他推荐给宋太宗,称他为兄弟。
后来,当寇准穷困潦倒时,张博第一个跳出来镇压他。
寇准61岁被贬雷州,多亏了他一手提拔培养的丁伟宋朝。
当丁伟宋取得功名时,考官是寇准,所以寇准是丁伟宋名义上的老师。
宋朝的寇准非常欣赏丁伟,并把他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李陵。
李陵说:“你把他当人关心,能不能让他更有人情味?”意思是丁伟宋朝不是好人,所以不能让他占据高位,还有寇准,不要和他扯上关系。
寇准说:“你怎么能压制丁伟宋朝这样的人呢?”
李玲无奈的叹了口气,“你以后后悔的时候想想我说的话。”
李陵的话应验了,寇准后来被丁伟宋朝这个白眼狼坑得很惨。
起初,丁伟宋朝对寇准非常谄媚,毕恭毕敬。
后来,当皇帝宴请朝臣时,汤洒到了寇准的胡子上,宋朝的丁伟急忙替他擦胡子。寇准说:“处理国事的大臣怎么那么一心一意地为长官刷胡子?”
这让丁伟给宋朝丢脸。这个时候他没有太多可以依靠寇准的地方,于是放任自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处处和寇准为难。
在患风瘫后,国民政府由皇后刘控制。
寇准敦促宋真宗将权力移交给太子:“太子希望属于他,这样他就可以代表陛下管理政府。陛下要考虑国家的重要性,赐给他一件巩固天下根基的神器。”
寇准还下令起草诏书,准备让太子监督国家大事。
不料,宋朝和刘皇后抢先向告状,说寇准要扶太子上位,升皇帝。
宋真宗听后大怒,一次又一次被贬。在丁伟宋等人的运作下,寇准在一个月内三次被废黜。
寇准被贬雷州为圣旨参军时,丁伟宋朝秘密指示宦官在马前挂诡计,插刀,表示要给寇准死刑。
寇准不肯自杀,随口问太监:“如果朝廷给我死罪,我一定要见信。”
寇准到了雷州后,仍然每天去学校治理。业余时间,我写作,交友,读经典,解读书籍。
陷害寇准的宋朝丁伟,没有得到好下场。不久被贬到崖州,途经雷州时,寇准派人给他送来一只蒸羊。
此举用意何在?没人能看懂,估计丁伟宋朝也看不懂,因为他后来要求见寇准,但是寇准拒绝了。
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是内心难以言说的痛!
时间:2010-2010寇准像一颗不可破碎的铜豆一样叮当作响。
无论他在同事中多么不受欢迎,离开北京时都有人送走他,到了雷州也有人推崇为他盖房子、修房子。
人民心中有杆秤,对于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人,人民总是给他最简单的感谢。
寇准过于直言不讳,导致他在朝臣眼中过于严厉,难以接近,无法和谐相处。
他心胸狭隘,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有时会过分注重细微之处,失去正确判断他人的能力。
因为不清楚人,寇准是小人,是远臣,最终还是被汉奸害了。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即使寇准有很多缺点,他的晚景也是惨淡的。仍然不能排除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也不能掩盖他曾经拯救大宋于水火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