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本是歌妓,被王允视为“女儿”,但在她委身董卓、吕布之前,王允早就占有了她。当然,貂蝉也有自己的野心,这也是王允把她送给董卓的原因之一。
貂蝉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
“闭月羞花”一词中的“闭月”,就是用来形容貂蝉的美貌的。
在《三国演义》的设定中,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的歌妓,一直被王允当做“女儿”对待。
16岁这年,王允想要谋杀董卓,貂蝉便以美貌,周旋在吕布、董卓之间,并成功离间了两人,成功使得吕布杀了董卓。
自此以后,貂蝉就被人们视为“女英雄”。
董卓死的这一年,王允55岁。
那么,问题来了。
在委身于董卓、吕布之前,王允是否对貂蝉下过手?
貂蝉这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
仔细看《三国演义》,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吃惊。
我认为:王允把貂蝉放在身边,不止是为了对付董卓,他可能早就对貂蝉下过手。
理由如下:
其一,所谓的“亲女待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8回。
在这一回,貂蝉的身世被详细阐述:幼女时被选入府中,学习跳舞唱歌,如今16岁,色伎俱佳,王允把她当女儿看待。
“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三国演义》第8回)
乍一看,王允似乎对貂蝉很好。
可仔细读书中的文字,我发现,这种“以亲女待之”,处处透露着不对劲。
貂蝉出场后,看着王允,哭了出来。而王允听到貂蝉的哭声,居然大声呵斥,破口大骂,直接称呼她为“贱人”,而貂蝉答话是自称“贱妾”。
(王允)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三国演义》)
在我国古代,“贱人“是骂人的词,带有轻蔑、厌恶、侮辱的意味。
而“贱妾”“妾“都属于谦词,通常是女子用来自称,但很少有女儿对父亲如此自称。
如果王允真的把貂蝉视为“女儿”,按照正常逻辑,16岁的女儿大半夜的,在偏僻的茶靡架子处哭泣,作为父亲,不应该关怀备至,看看女儿是否被欺负了,再下定论吗?
王允的反应,很奇怪。
他不分三七二十一,当即责骂貂蝉为“贱人“,并且十分关注她是否与人私通。
说实话,这样的反应,不太可能发生在父女之间。
此时的王允,丝毫不关心貂蝉的心情,只关心她是否背着自己与别人私通。
这样的场景,怎么看怎么像夫妻吵架,或者说,是男主人与侍妾之间的对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出场,貂蝉和王允,不太可能是父女关系。
原文中说的“以亲女待之”,极有可能是王允给了貂蝉“女儿的月例”,即享受了千金小姐的物质待遇。
其二,貂蝉从未把王允当成父亲。
貂蝉的第一次出场,从答话中也能看出,她并没有把王允当成父亲一样看待。
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三国演义》)
此时,貂蝉正在哭泣,当听到王允的呵斥,她的第一反应是“惊跪”。
这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反应。
这两个字,也透露出貂蝉和王允的真实关系——主人与歌姬。
说完这句话后,貂蝉当即表达了自己对王允的担忧之心,并表达了忠心。
而一直等貂蝉解释清楚,王允才不紧不慢地把貂蝉带到屋子里。
从始至终,王允都没有为自己口出恶言而道歉,而貂蝉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没有半点委屈的情绪。
由此可知,两人真实的关系,绝不是父女,而是主人和奴婢。
其三,歌妓被占有,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在古代,歌妓是下等人,没有自由,必须以色侍人,必须满足主人的所有要求。
只要你被定义为了歌姬,那么,基本上你就不可能是清白之身。
举个例子。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在嫁给嬴异人之前,就是吕不韦的歌妓。
她和吕不韦早有暧昧关系,但嬴异人不在乎。
在古代,歌姬的流转,是一件“心照不宣”的惯例,无需歌姬保持清白,大家也并不在乎歌姬的清白。
某种程度上,歌姬可以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就算主人享用了,也不会降损她的价值。
因此,貂蝉是否清白,根本不会影响她的“价值”。
王允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看着容貌绝美的貂蝉,一直长到16岁,他都不曾占有过吗?
不知道你信不信,但我想,说出来,恐怕连王允都不信。
大家不要觉得歌姬的清白很重要,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只有那些名门闺秀,才有重视贞洁的资格。
歌姬,甚至小妾,都可以在达官贵人之间送来送去,大家心照不宣,也不在意她们是否清白。
在达官贵人眼中,这些女子都是玩物,根本算不上“人”。
基于上面的理由,我认为,早在貂蝉委身于董卓、吕布之前,王允就已经享用过她了。
后来,为了施展美人计,让董卓、吕布脸上有光,王允才称貂蝉为“义女”。
大家都喜欢美女,就算她不清白了,又如何呢?
大家不要觉得古代的贞洁观念很重,要知道,唐玄宗贵为皇帝,都可以霸占儿媳杨玉环为妻,董卓、吕布又怎么可能在意貂蝉的清白?
王允为何不把貂蝉占为己有?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王允想要诛杀国贼董卓,利用貂蝉施展美人计;二是貂蝉有野心,也想利用此事出人头地。
第一个理由,想必大家都知道。
王允为了诛杀董卓,便让貂蝉施展美人计,先和吕布暧昧调情,后委身董卓,还让吕布错以为是义父董卓强抢自己女人,两人生了嫌隙,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
此前,王允已经享用过貂蝉,那么舍弃貂蝉时,就不会那么遗憾。
当然,王允可能也坐怀不乱,只是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着重来讲一讲第二个理由——貂蝉的野心。
貂蝉的野心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只出场了3次,存在感比较弱。很多影视剧里,貂蝉的戏份很重,但在书中,有关她的着墨并不多。
仔细品味她的出场,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貂蝉的心态转变。
第一次出场时,貂蝉在荼蘼架侧哭泣。
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三国演义》)
在古代,深更半夜,16岁的少女在后花园僻静的“荼蘼架侧”,一看就是私通的架势。这也是为什么王允见到她,当即责问她是否有私情。
貂蝉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她周旋在董卓、吕布之间,可以滴水不漏。
按照常理,聪慧的女子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中。
僻静的后花园,无人来往,最适合发生见不得人的勾当。
但貂蝉不仅来了,还躲在这里哭泣,并“恰好”让主人王允发现。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反正我不相信是巧合。
以貂蝉的心计,她绝对知道王允每天在担心什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这一次出场,貂蝉极有可能在“守株待兔”,而她的目的,是为自己谋求一条好出路。
貂蝉是府中最美的歌姬,正是青春大好的年纪,她怎么会甘心永远当任人摆弄的歌姬呢?
她是聪慧的女子,也是不服输的女子,但凡有一点希望,她都会抓住。
为了让自己的出现顺理成章,貂蝉长吁短叹,向王允表忠心,在交谈中刻意提及 “家国大事”“今晚行坐不安”“倘若有用妾之处”这样的话。
恰好,王允一直在为晚上的事情担忧,他害怕自己有一天如张温一般,被董卓弄死。
此时,貂蝉“恰好”出现,字字句句都在提醒王允,也让王允成功联想到董卓、吕布的“好色”。
政治敏感性极强的王允,一时计上心头,便把貂蝉叫到房间里,开始了密谈。
而听完王允介绍的美人计,貂蝉当即表态:“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
注意貂蝉话里的两个字——“望即”。
这两个字,透露出非常急切的态度。
也就是说,貂蝉已经等这一天很久了,她非常想给自己谋一条新的出路,哪怕这条路风险很高,极有可能失去生命。
这是貂蝉的野心,也是她的勇气。
在王允的计谋中,貂蝉要么成为董卓的妾氏,要么成为吕布的妾氏。
无论哪种结果,都比当一个逆来顺受的歌姬要好。
当然了,吕布正值壮年,武力值又高,未来大有可为,和董卓相比,他是最好的选择。
必须承认,貂蝉是个出色的“女特工”,她没有被情爱困扰,而是坚定离间两人,完成王允给予自己的任务。
后来,吕布成功杀董卓,迎娶了貂蝉。
貂蝉成全了忠义之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成为吕布的妾氏。
貂蝉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19回。
在这一回里,貂蝉劝说吕布不要采纳陈宫的计谋。
当时,吕布告诉她,自己要收拾行李参与陈宫的计策时,貂蝉直接阻拦了他:“将军与妾做主,勿轻骑而出。”
因为她的这句话,吕布没有采纳陈宫的计策,最后死在了白门楼。
成为吕布妾氏的貂蝉,似乎深陷在荣华富贵中,忘记了当年的家国大义,也没有了大局观。
她想的,只是让吕布缩着头、别冒险,过好自己的日子。
而她的劝阻,让吕布身陨。
吕布死后,《三国演义》中再也没有了貂蝉的身影。
貂蝉的最后结局
关于貂蝉的结局,民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关羽把她藏起来了,曹操派人来捉,貂蝉选择了自杀。
第二种说法:貂蝉在关羽的安排下回乡终老。
第三种说法:曹操把貂蝉许配不给关羽,想要离间刘备与关羽,被关羽识破计谋。而关羽不近女色,一刀杀了貂蝉。
以上说法,都来源于文学演义,从《三国志平话》、《锦云堂暗定连环计》等,再到《三国演义》……
但这些书,并非真实的历史,而且,书与书之间,貂蝉的形象,或多或少都有不同。
比如,在《三国志平话》中,貂蝉是个没有感情的“棋子”,是吕布的事实妻子,却被暗送给董卓,被董卓玷污,吕布一气之下杀了董卓。
比如,在《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是吕布的正经妻子,被人送给董卓,导致吕董反目。最后吕布杀董卓,妻子貂蝉也被汉献帝册封为“国君”。
……
总而言之,在正史中,似乎并没有貂蝉这个人。
如果一定要举个贴近的人,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只有“貂蝉的影子”——董卓婢女。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担心事情败露,心中不安。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在《后汉书》中,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心中不安。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后汉书·吕布传》)
总而言之,在正史中,吕布并没有娶到貂蝉,他只是暗中和董卓的婢女有暧昧关系。
或许,吕布帮助王允杀掉董卓的过程中,这个婢女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吕布杀董卓,并不是因为中了美人计。
文学作品,大多有演绎的成分,作者抓住这一点点“灵感”,创造出鲜活的故事,便有了如今的“貂蝉”。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貂蝉其实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