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我喜欢资本主义的充分竞争市场。
因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偶尔从各路资本的博弈中窥见一斑。
最近有一部比较小的美国纪录片《虚名》,很有意思。是HBO制作的一档以网络名人养成为话题的社会实验节目。
先说纪录片的背景。0755至79000特约记者尼克比尔(Nick Bill)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和编剧。他希望为“网络名人”这个职业做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实验”,其核心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一个人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快速成为做生意赚钱的「网络名人」?
请注意,这个目标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
哪种人适合当网红?
什么方式可以加快成为网红的过程?
这个推出来的网红怎么在商业上赚钱?
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纪录片,因为“真实”是它最大的卖点。
而这个卖点恰恰对普通人如何避免成为韭菜有指导意义。
废话少说,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
节目组在美国洛杉矶经过数千次试镜,最终选出三名选手,准备让他们成为赚钱的“网络名人”。
当然,这三个人差别很大,但都有各自的“特点”:
一号选手是多米尼克,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也是一个事业上不怎么成功的小演员兼服装店导购。此外,她与网络名人合作的意愿最高。节目组问她喜欢什么风格的时候,她的回答是“什么都行”。
二号选手是才华横溢的黑人时装设计师克里斯。他想成为网络名人的野心比其他两个大得多。原话是:
我甚至觉得我不想出名,但是我值得出名。
三号选手是一个普通甚至有点平庸的房地产助理威利。在他参加这个节目之前,他是一个卑微的工人。相比前两位选手,他更加敏感,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
总之,节目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个不成功的女演员、一个野心勃勃的服装设计师、一个普通的房地产助理,变成一个赚钱的“网络名人”。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房地产助理最难,其次是小演员,个性比较强的服装设计师guy成功概率最大。
毕竟他有各种流行的时尚元素,长相也不错。
节目组开始进行“网红”打造的第一步:立人设。
多米尼克,年轻演员,长相不错,所以节目组给她安排了有钱有闲的女博主。
时装设计师克里斯不需要给人设置,因为他自带健身、时尚、时装等标签。
威利,一个小小的房地产助理,给商业精英们送人。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三个人的立场都是靠谱的,节目组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和长相特点。
节目组继续进行“网红”打造的第二步:内容生产。
在这一步上,节目组既需要花钱又需要省钱。
所谓花钱,就是给多米尼克和威利创造有钱人。节目组真的没少花钱。毕竟豪华酒店,高级美食,奢华享受,都是这个内容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打造这些商业人的过程中,节目组也在细节上展现了各种节约成本的“神功”:
比如把巧克力粉撒在切成小块的黄油上,伪装成高级巧克力;
比如在拍摄场景中,用便宜的苹果汁代替真正的香槟;
比如用高高举起的马桶座模仿飞机上的窗户;
比如儿童充气泳池,用玫瑰花瓣覆盖,伪装成高级水疗盆;
比如租郊区仓库伪装成私人健身场所;
实事求是的说,钱没少花,但钱没多花!
你觉得这两步够了吗?
不,不,“网络名人圈”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光有“优质”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还是要买粉的。
节目组开始了打造“网红”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买粉丝和水军。
不得不说,美国不愧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人们对面粉的购买与中国不同:
买国产粉更多的是买僵尸粉,比如看百万粉丝的大V,但每天的实际留言往往只有几百条甚至几十条,看起来很假;
在美国,买粉是黑客技术盗取的真实客户信息,通过一个“木偶程序”,这些假粉丝就可以和网络名人互动。
嗯,就是那种有真人头像,有个人简介,对网络名人的每一篇博文都主动点赞评论的粉丝。
不得不说,在某些事情上,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大有可取之处的。
当然,这样的智能风扇包并不便宜:
19.6美元可以买到7500个粉丝,但是日常的点赞和评论需要额外付费。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10万个粉丝,起拍价是1594美元。如果算上每天的点赞和评论,基本上每天都要花上千元。
换句话说,如果你买10万粉丝帮你刷流量,每天至少要1万人民币起步。
现在来说说节目组培养“网络名人”的最终结果:
只有漂亮的多米尼克在生意上“套现”最快,其他两个球员表现不佳。
到节目结束,她已经积累了30多万粉丝,开始接各种大牌广告,算是比较成功的二线网络名人了。
她的成功不是侥幸,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现在的消费行业以女性为主。其次,多米尼加的美刚刚好(就是邻家女孩的美)。
更重要的是,她个人愿意100%服从这种网络造人模式。
房地产助理威利不行。他太敏感,自尊心太强。一旦遇到黑粉的谩骂和人身攻击,他就会紧张起来,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甚至把账号变成私人可见模式。
这种反应真实而正常,但无疑不适合“网络名人”这个圈子,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退出。
至于克里斯,这位最有才华、最有个性的服装设计师,在打造“网络名人”的过程中,他忍受不了各种“虚假”:
他受不了假粉的假评论;
我不能忍受在假头等舱和私人建筑里拍照。
说白了,他想成为一个相对真实的,能够释放个人魅力的“网络名人”,而不是一个能够迅速商业化的“网络名人”。
他认为自己是“石雕”,而多米尼加是“泥塑”。节目组需要的是可以随意处理的黏土,而不是一个“石雕”。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退出。
结束语:
看这种纪录片,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些行业的“真相”。
从个人角度来说,时装设计师克里斯当然更真实,更有魅力,应该是“成功”的;即使是房地产助理威利,也有一些普通人真正的“可爱之处”。个人希望这两位能成功。
但是事实是,资本不需要真实、也不需要特质,资本需要的是服从。
因为真实和特质也许可以带给人美好和希望,但是不利于高效率的卖货。
知道谁是资本的真正消费者;
资本也知道什么模式的“网络名人”能诱惑消费者快速付费;
资本需要的是能快速卖货的“网络名人”,而不是能给人带来好感的“网络名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个人成为“网络名人”会越来越难,非商业性质的网络名人会越来越少。
未来,各种商业模板打造出来的“网络名人”会越来越多,那些带有真实个人特征的野“网络名人”要么被资本收编,要么默默从媒体上消失。
就像微信朋友圈。当初是交流平台,现在沦为销售平台。
(少数愿意分享真实生活信息的人,早已被各种广告信息淹没。)
资本主导一切的时代是残酷的,各种各样的资本将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吞噬一切真正的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