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他赢在起点,但输在终点,也输给了朱迪的勇气。
以我们的这张地图为例。靖南之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对朱迪来说是最艰难的阶段,在此期间他辗转于北平、河北和山东。
当时山东是他部队南下的极限。如果继续往南走,随时可能被切断。
第四阶段是朱迪军队绕过1000公里防线,奇袭南京,登上皇位的传奇故事。
398年,朱元璋病死。一年之内,周王朱、齐王朱、代王朱贵、闽王朱姬都被废为,项王被迫自杀。
公元1399年7月。
北平朱棣经了一场艰难的起义,扛起了造反的大旗。
在北平、河北、山东,李景隆因兵力强大,一战损失近60万。虽然朱迪在前期赢得了更多的胜利,但这并不能抹杀明朝正统势力的压倒性优势。
尤其是进攻山东期间,济南城的盛勇双向配合保定的和平。一个宁死不出城,一个率领20万大军在保定一带骚扰后方,致使欲攻城南的朱迪十分被动。
当时,朱迪的想法是符合战争逻辑的,他不敢走1000公里直接到南京。因为如果朱迪真的下定决心南下,一旦失败,不仅他的大本营北平会消失,他南下的部队也很可能被包抄吞并。
在朱迪会战中,由于盛勇和平安的高度配合,朱迪无暇顾及对方。害怕被济南包围,最后不得不放弃攻打济南,退回北平。
靖南战役的第三年,朱迪再次从北平南下,遇到了得克萨斯专家盛勇。这一次,一向擅长守城的盛勇选择出城攻打朱迪。双方交战,狂风大作,盛勇大败回城。
还没完呢。当朱迪和盛勇在城外作战时,北方的平安也带兵南下包抄朱迪,两军再战。
结果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同样的风在吹,和平被打败了,打败是肯定的。
与此同时,明军从镇定和山海关向北进攻朱迪。
朱迪再次选择北上汇源。
靖南之战前三年,朱迪的想法是巩固北平,夷平河北,霸凌山东,然后稳步南下,攻占应天。
明朝的强大势力始终在牵制朱迪,他的大本营北平始终被明军主力牢牢牵制,使他连基本的战略计划都无法完成。
所有这些变化都有赖于南京市的精心工作。
靖南战役第四年年初,南京的一个小太监传来消息,南京极其空虚。
朱迪惊呆了!一个伟大而冒险的计划正在他的头脑中酝酿。
往南走。
010-350002
于是,整个靖南战场出现了滑稽的一幕。
朱迪的军队南下,冀鲁豫的明军紧随其后。
不同的是,朱迪的燕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在追击中却极为被动,在追击过程中不断损失兵力。
在南下灵璧的途中,朱迪打击了朝廷的主力追击部队,其中还包括来自应天城北的主力拦截部队。
从此,朱迪再无后顾之忧,成功喝了马长江,应天成。
事后我们再来分析这场战争。
朱迪在哪里?
实际上,我认为这不一定是朱迪的战术有多聪明,也不一定是他的愚蠢。我们今天看古代史,很容易陷入上帝视角的误区,也很容易以胜负结果来分析一场战争。
想象一下,如果那一年朱迪在南方被包围并被歼灭了呢?
后人如何评价这场战争?当时的评价会不会是朱迪太笨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文健皇帝没有做出任何愚蠢的决定。他只是失去了他四叔的勇气。
因为,有时候勇气只是一种必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