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果,“西安”二字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先改的,但不是今天的“西安市”,而是‘西安府’,明朝的“府”类似于今天的“市”级行政单位,是一个行政片区的统称,府城治所在长安、咸宁两县。
朱元璋建国之后,大体沿袭元朝的行政区划。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春,明朝北伐军收复关中平原,占领奉元路,即元朝时期的奉元城,是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把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并重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就这样出现了,有着千年以上“定都史”的古都长安,有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新名字:西安。而“西安”二字的来源,也与元朝有一定关系。忽必烈为了加强对所征服地区的统治和巩固自己所取得的帝位,忽必烈派遣宗王和一些大臣率军镇守全国各地,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将他的第三个儿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镇守唐兀之地,即西夏故地,第二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城,皆听为宫邸"。安西王在原先长安城焚毁的地方,修建安西王府。这个“安西”,显然就是把长安作为元朝西边来加以安定的意思。不过,后来又发生了安西王造反的事情。显然,元朝想让通过藩王来安定西边,并没有起到作用。于是,元朝统治者在在平定了安西王之乱后,就把安西王给撤了,改为奉元路。这个“奉元”,就包含了维护元朝中央集权的意思。明朝建立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即有安定西部之意,并封次子朱樉为秦王,镇守帝国西部。
其实在后来,西安是有机会改为长安的,即朱元璋在登基之后考虑迁都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仅仅控制江南地区,所以也定都南京最为合适,但随着北伐的结束,关中、中原及大都陆续光复,朱元璋就考虑了迁都事宜,汉唐故都长安肯定也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只要定都长安了,西安这个名字肯定是不合适的,肯定要改为长安之名的。朱元璋当时派太子朱标前往考察,并对西安城进行修缮。可惜的是,朱标从西安城回到南京后,很快就生病去世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此时朱元璋已进入暮年,无力考虑迁都事宜,因此,迁都的想法,也就打消了。而西安之名也就确定下来,流传至今,长安之名也仅仅成为西安府下辖县之一,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变成了西安市市辖区之一。长安之名,从最初的长安乡,到名震千古的汉唐帝都,再到后来的长安县,直至今天的长安区,“长安”二字,两千多年来,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长安”二字,不知道还能崛起不,下次崛起又是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