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黄昏降临,古装剧里城市的大街小巷,总会有一个男人有节奏的呐喊,伴随着某种乐器的声音。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更夫。那么古代为什么玩表呢?
显然,报时更重要,但不仅仅是报时。古人没有手表,没有闹钟,也没有手机,所以一天的时间只能靠天来大致判断。白天还可以根据太阳投下阴影的角度和太阳的位置来猜测时间,但是到了晚上就真的是完全看不见了。所以这个时候当地政府会派一个行李员,用清晰高亢的声音告诉当地居民时间。
古人把一整夜分成五班,每班两小时左右,从19时开始,到19时至21时结束。20: 00到23: 00是石海的二更;3点到第二天1点是午夜;1点到第二天3点,很难看。从3点到第二天的5点,是印石的夜晚。
更重要的呼号是“天干物燥,小心蜡烛”。我相信这句话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第二个呼号是“关好门窗,防盗防偷”;第三夜是“安然无恙”;第四,更是“天寒地冻”;第五是“早睡早起,照顾好自己”。
一般五更过后,人们开始陆续起床工作学习。
所有守夜人的工作就是在黄昏降临,太阳破晓之前,每两个小时走一趟,把这五个守夜人做准。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只要错过任何一个班次,值班员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仅他的工资会被扣去一半,甚至会被辞退。
守望者不仅整夜睡不着,还常年熬夜。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守望者都要工作十年,工作强度可想而知。通常,守夜人是两个人一组。守夜人之后,他们两个会上街巡逻。其中一个会持锣,另一个会敲梆子,两人互相配合,按一定节奏走街串巷。
除了报时,行李员还有救火、防盗、治病的职责。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如果发生火灾,行李员要及时叫醒大家;如果有人偷东西,行李员会把他赶走;万一半夜有人生病,行李员需要带路去看医生或者带人来帮忙。
那么,从事这项艰苦工作的人是谁呢?元朝以前,更夫都是受雇于富人的平民;明代守望者由丐帮委派,多为老弱病残;但到了清朝,为了加强朝廷的管理,更夫由官员代替。
到了民国时期,钟表等计时物件逐渐在民间普及。同时,随着警察消防部门的出现,更夫这一千年的工作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