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意为喜欢虚构的事物。而这个成语的来源,就是叶公好龙的故事。那么叶公好龙的来历与传说是什么呢?
叶公,又称叶赫那拉氏,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大臣。据传,他十分喜欢龙,认为龙是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好运。因此,他收集了大量与龙有关的文物,如龙形铜器、龙纹书画等等,甚至在自己的府邸里建了一座“龙楼”,专门陈列这些文物。
有一次,叶公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年轻人,他手上拿着一只小龙,叶公非常喜欢,便问年轻人能否卖给他。年轻人说:“这只小龙不是卖的,而是送人的。”叶公十分高兴,便问:“送给谁呢?”年轻人回答说:“送给喜欢龙的人。”叶公听了非常感动,便请年轻人到自己的府邸,给他看自己的龙楼。
年轻人看完龙楼后,说:“这里的确是龙的天堂,但是这些龙都是已经死去的,只有活龙才是真正有灵性的。”叶公听了,非常佩服年轻人的见解,便请他留下来,做了自己的门客。
一天,叶公听说有一条真龙出现在城外的山洞里,他非常兴奋,便带着年轻人和门客们一起前往观看。但是当他们到达山洞时,发现真龙已经死去,只剩下一具龙骨。叶公十分失望,但是年轻人却说:“这条龙虽然死去了,但是它的灵魂已经化为龙骨,它仍然是有灵性的。”于是,他便在龙骨上吹了口气,龙骨便化为一条真龙,飞向天空。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便开始用“叶公好龙”来形容喜欢虚构的事物的人。而叶公本人也因为这个故事而名扬天下,成为了喜欢龙的代表人物。
总之,叶公好龙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不仅描绘了叶公喜欢龙的形象,更传递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对龙的信仰。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