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器和探测器
探测器科学仪器
嫦娥一号是颗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凌晨6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启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本文将详细介绍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任务目标、探测器和科学仪器、任务执行、任务成果以及未来计划。
嫦娥一号的任务目标是实现月球环绕、巡视和着陆,进行月球表面及月球环境的探测,开展月球科学研究,并为后续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嫦娥一号还要完成对月球表面高分辨率成像、月表元素成分和矿物组成、月球环境特征以及月球表面物质的三维分布等方面的探测任务。
发射器和探测器
嫦娥一号发射器采用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探测器由轨道器和着陆器组成。轨道器负责月球环绕和巡视任务,着陆器则负责月球着陆和探测任务。探测器的总重量为2.3吨,其中轨道器重量为1150千克,着陆器重量为1200千克。
探测器科学仪器
嫦娥一号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包括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中子探测器、高能粒子探测器、相机等,这些仪器可以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成分、磁场、射线环境等进行探测,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先进行了两次绕月环绕探测,然后在2008年12月14日成功着陆在月球北极区域的“月球湖”附近。着陆器成功开展了多项探测任务,包括对月球表面的成分、磁场、射线环境等进行了探测,并成功开展了光学成像和测量实验,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
嫦娥一号的任务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其中重要的是开展了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成像和元素成分探测,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此外,嫦娥一号还开展了对月球磁场、射线环境等方面的探测,为深入了解月球的物理环境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为中国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中国将继续开展探月任务,计划在2024年前完成中国人类登月的目标。同时,中国还将开展月球样品返回任务,为深入了解月球的成因和演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