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西奈半岛。这是一块北接地中海、南邻红海的三角形的半岛,历史上一直属于埃及的领土。西奈半岛的西部边界是苏伊士运河,东北部边界为以色列和埃及国界,总面积约为61000平方公里,现在有人口约60万。
以上关于西奈半岛的介绍可以表明两件事情:一是,这块地的面积不小,应该有现在以色列面积的三倍左右(以色列面积2.3万平方公里左右);二是,战略地位也是很重要的,拿下西奈半岛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苏伊士运河,还能够对埃及形成压迫之势。
但最后的结果是:以色列实际上已经占领了西奈半岛两次,但两次都是主动放弃的。现在西奈半岛被埃及牢牢控制。
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中东霸主的风格,那么为什么以色列会主动放弃自己嘴里的这么一块“肥肉”呢?
以色列这个国家我就不详细介绍了。1947年通过《联合国181号决议》。这个决议就是著名的3354巴以分治计划。
这个计划很简单:一是彻底结束二战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二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巴勒斯坦国(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以色列)两个国家。
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决议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世界的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年向以色列宣战,这被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或独立日战争。
在随后的时间里,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以色列。
现在,以色列在军事、经济和科技方面已经成为中东地区的一流强国。曾经和以色列打过仗的阿拉伯国家也基本承认了一个现实:以色列是打不垮的,也是抹不掉的。
事实上,巴勒斯坦这么多年的斗争已经被宣布为一场基本的失败。比如领土越来越小,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内部分裂,很多巴勒斯坦人加入了以色列。
当繁华褪去,战火散去,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和一个极度弱小的巴勒斯坦同时出现在世人面前。我能说什么呢?
我只想说一件事。这对巴勒斯坦人民是不公平的。一代又一代人在战争和贫困中度过一生。
我们下面就来谈谈:以色列、埃及之间与西奈半岛的故事吧!
年1953年,青年军官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了现代埃及。
然而,新埃及的日子并不好过。旁边是中东的新以色列,苏伊士运河的主导权还在英国人手里。
当时,埃及准备积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以限制以色列和英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这个时候以色列实力不怎么样,我决定搞一个策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联合已经衰落但还没有完全放弃的英国,对付埃及。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当时英国没有其他对策。当年10月,联合以色列和法国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源。
在这场战争中,埃及人显然无力同时应付英法以的进攻,西奈半岛第一次被以色列人夺走。
然而,得到西奈半岛的以色列高兴不了多久,又一次失去了对西奈半岛的控制。这一次,我们无能为力。美苏做了——。他们不希望英国人在中东变得更大更强。
当美苏都伸出了触角,开始斡旋中东冲突的时候,根基不牢的没落的英法以,显然无力开出更多的价码。
就这样,苏伊士运河回归埃及,西奈半岛的归属迫使以色列回归埃及。
这里顺便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人并没有特别坚定地支持以色列。
这也和很多人说的不一样。以色列在前两次中东战争中的生存更多的是靠自己。
在美苏的压力下,以色列把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人,但我心里很不服气,觉得有机会一定会东山再起。
得到西奈半岛后,埃及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觉得可以通过美苏的外部帮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为了进行经济建设,此后军队的发展落后了很多。
这时,中东局势又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主导权,从此英军开始逐步撤出中东。
于是,美苏开始争夺中东霸权。其实很好理解。当美苏联手将英国势力赶出中东时,两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得到苏联的支持,以色列得到美国人的支持。然而,美国人对以色列的大力支持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也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
1967年,不甘心的以色列卷土重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军队这次的表现极其尴尬。以色列花了三天时间从埃及人手里夺回西奈半岛。
埃及驻扎在西奈半岛的5个师也全军覆没,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夺回。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果,没有美苏的斡旋,埃及西奈半岛彻底失守。此时,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也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而摇摇欲坠。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局势进一步变化。埃及开始彻底倒向苏联,准备全军覆没,适时夺回西奈半岛,一举击败以色列。
与此同时,美国人看到了以色列在中东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开始给予以色列大力援助。以色列人也知道埃及不会放弃,所以在西奈半岛修建了著名的“巴勒夫防线”。
为了长期保持西奈半岛的战略地位,从1969年开始,以色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十几亿美元,沿着苏伊士运河埃及线修建了著名的“沙堤”3354,这就是著名的“巴勒夫防线”。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突袭,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埃及和叙利亚在战前严密封锁消息,利用国定假日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动突袭。
埃及士兵用高压水炮摧毁了巴勒夫线著名的“沙堤”。
因为以色列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埃及可以说是挣扎了很多年。于是,埃及迅速突破以色列构筑的“巴勒夫防线”,进军西奈半岛。
在这场中东战争中,美国人已经开始对以色列给予大力援助,最终的结果是以色列转败为胜或者赢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年,再次占领西奈半岛。
但攻占西奈半岛的以色列无法彻底击败埃及,双方在西奈半岛两侧形成军事对峙。
如果按照之前的剧本走下去,埃及人应该会继续拼尽全力,然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再给以色列致命一击,——,来来回回。
很多人会说,以色列既然占领了西奈半岛,就能全力干掉埃及吗?这是不可能的现象。埃及有自己的实力,埃及背后有苏联的支持。
然而,这种高强度的军事对抗显然对生活在阿拉伯世界包围下的以色列人不利。以色列很清楚一个事实:稍有不慎,战败,整个国家和民族将不复存在。
在第四次战争中,埃及人迅速突破了以色列人苦心经营的“巴勒夫”防线,也对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他们深深意识到,军事防线阻止不了埃及人的反击。
《戴维营协议》
在这种形势下,以色列不得不考虑缓和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的关系。如果以色列不从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撤军,这两者必然会成为永远的死敌。
为此,以色列最终决定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次年埃及收复西奈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
1982年,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剩余的三分之一领土归还给埃及。
事实上,以色列选择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除了被迫缓和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还有另外两个考虑。
第一,当时阿拉伯世界因为美国人不断支持以色列而极度不安。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国家以石油出口为武器,接连引发三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此外,美国经济滞胀并处于越南战争的阴影中,等等。在这样的现实考虑下,美国人也积极迫使以色列缓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当时,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兄弟之一。当然,以色列必须首先缓和与埃及的关系。
第二,西奈半岛虽然是战略要地,但是自然环境太差,没有资源,不适合人类居住。
以色列要想长期坚持,就必须持续投入。而且,鉴于自己的“巴莱夫”防线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表现,估计在埃及人进攻的时候,以色列还是守不住的。
在这一系列背景和原因下,以色列人才最终做出了将西奈半岛完全归还埃及的决定。
顺便再提一下戈兰高地。以色列还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但是,以色列至今没有把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将来也不会归还给叙利亚。
这主要是因为戈兰高地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对于气候干旱的以色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戈兰高地深入以色列腹地,基本上是易守难攻,叙利亚的国力并没有单独挑战以色列的实力。
最后总结一下:以色列为什么不彻底拿下埃及的西奈半岛呢?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以色列想缓和与埃及的关系。毕竟它生活在“群狼”中,树敌太多,可能真的会被消灭;
第二,美国人也积极主张并迫使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第三,西奈半岛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对以色列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坚守的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