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的人都是自己走路,和同学有说有笑,一路打拼到学校。现在,村里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
不是现在的孩子变得娇生惯养,而是农村的小学少了,很多村里的小学都关门了。
我们村的小学,我一年级的时候,只有三个年级。如果要上四五年级,需要去隔壁村的小学,2公里远。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小学只有两栋三室,一栋两层的房子,一栋一层的土房。
一年级在一栋两层的房子的一楼,二楼是给三年级学生住的。地板用木板隔开,上面的人说话走路都能听见。
每次下课,总能听到初三跑步的“砰砰”声,接着是木板缝隙里落下的灰尘,落在头上和衣服上,很烦。
二年级是在那个土房里教的,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他们负责教三个班的学生,学校里没有住的地方。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来回。
1993年,我们村终于有钱盖新教学楼了。村委会安排了三个房间作为临时教学楼,供学生临时在那里上课。
一年后,新的教学楼建成了!
新教学楼有三层,外墙贴瓷砖,水泥地面。每层都有几个房间。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用上隔壁村小学的四五年级了。老师也有宿舍和厨房。
然而,新教学楼已经几年没用了。2009年,学校突然下发通知,小学停课,不再招生。而且附近几个村的小学陆集也开始发出停课通知。
那些村小学关闭的学生将被转移到离镇5公里的镇中心小学。家长有时间可以接送,没时间可以选择校车接送,甚至还有住校的小学生。
本以为农村小学停办只发生在我们当地,却看到很多网友在网上分享。他们村的小学都关门了,甚至有的初中一个年级不到20个学生。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近20年来,农村中小学一直在减少,而城市中小学一直在增加。
下图,引用教育部网:中国教育概况—— 2020年全国教育发展
为什么农村人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裕,村里的小学却保留不下来?甚至开始关闭小学?
一、农村学校的原因
乡村学校教师将扮演“黄金油”的角色。比如有的老师不仅是语文老师,还有音乐、美术、体育老师。
全才老师不是想身兼数职拿更多工资的老师,而是学校经费有限,没有其他学科的专业老师。
这些万金油老师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他们对不属于自己专业的科目也只是一知半解,无法给学生专业指导。
由于待遇和环境的影响,农村学校也很难留住好老师。那些好的乡村教师要么辞职,要么转岗,要么转行。
归根结底,农村学校缺乏教育经费和投入,难以留住人才;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多媒体和计算机缺乏,教学方法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
:
二、农村家庭的原因
01.农村人也不喜欢生孩子:我上学的时候,同学几乎没有一个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有兄弟姐妹。
等到我90岁的侄子和我00,10后的孩子那一代上学的时候,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农村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喜欢生孩子了。
2.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留守儿童的概念。那时候很多父母都在家务农,只有少数人会出去打工做生意。
即使有些父母
在现在的农村,大多数年轻夫妇都会选择去外地赚钱,带着孩子。有钱的会在外面买房,没钱的会选择便宜的私立学校。只有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才会让孩子回家上学。
03.农村人重视教育: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感慨地说,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候人那么穷,却能养几个孩子。现在农村比以前富裕多了,但是很难养一两个孩子。
说实话,那时候农村家庭能养几个孩子,没什么好羡慕好羡慕的!
以前农村人把婴儿放在散养状态,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他们学习好不好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识。不听话,不爱学,就来个“笋炒肉”。如果他们学得不好,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现在农村的新生代父母,和城市家庭接轨,重视孩子的教育,想尽办法给孩子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多给孩子上培训班,把缺的课补上。
农村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通常不如城市学校。自然,这些父母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去城市学校而不是农村学校。
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一直在减少,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写在最后:
农村学校的高峰期应该是在90年代初之前,当时是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为了满足农村儿童的需要,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所小学,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中学。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1年,一些专家发现,尽管农村地区每个村庄都有小学,但这些小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差。
因此,2001年,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放弃了“村校通”的做法,合并了相邻学校的资源。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因地制宜,各地开始实施“撤点并校”的决策。
但学校撤并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校车安全、小学生离学校远需要住宿、太小的孩子离开父母住宿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辍学率上升等。
看着曾经炙手可热的农村小学倒闭,看着村里几个家境不是很富裕的孩子,只能在遥远的乡镇上学,中午吃不上那么好吃的饭,心里有点难受。
如果没有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措施,没有专业的小学教师,没有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农村小学很难吸引到本村的学生。没有学生,农村小学只会面临倒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