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越国自己把自己给“玩残”了。
之后,朱勾自立,而在他上位后,果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现实,因此在他的带领下,越国就如同上满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了全面的开疆拓土历程。
今天和楚国打,明天又和齐国打,而打来打去,确实给越国打出了名声,就连当时的墨子都说,“今天下好战之国,唯齐、晋、楚、越。”
而在这种高强度的战争下,越国的整体实力也得到了增强,成为当时的四大强国之一。
但有道是前有车,后有辙,换而言之就是命运给予的一切,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越国虽说一时强横无比,但在不久后,就要为此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
什么代价呢?就是朱勾“弑父上位”所带来的恶果。
由于朱勾是弑父上位,因此他的后人也学的有模有样,谁学了朱勾呢?就是他的好儿子,即他的次子“豫”。
朱勾自然病逝后,他的大儿子“翳”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越王翳,而在越王翳在位期间,齐国和楚国日益强盛,实力更上一层楼,因此就对越国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曾经被越国灭掉的吴国旧贵族,也在无时无刻的找机会复仇,这么一来,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就让越王翳倍感力不从心。
因此,在公元前378年,经过越王翳权衡,他决定将国都迁至吴地(今江苏苏州),这样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加强对居住在此地的吴国旧贵族管控和监视,二来,离开了原都城琅琊,压力也会稍微小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此时的越国已经不比朱勾在位时期,所以,只能避开锋芒,选择苟安。
但这么一来,就让越王翳的弟弟,也就是朱勾的次子豫看到了机会,他决定趁着迁都未稳,且哥哥各方面都不太如意的情况下取而代之,所以,便发动了内讧。
豫先是设计将哥哥的三个小儿子杀死,然后又把黑手伸向了当时的太子,也就是越王翳的大儿子诸咎,利用挑拨离间的方式,向哥哥越王翳,企图除掉太子诸咎。
这么一来,实际上越国就已经开始了自相残杀,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当初的朱勾连父亲都干啥,那他的孙子,杀自己的兄弟,自然没啥心理负担。
不过最终,豫的阴谋没有得逞,诸咎不仅逃过了一劫,并且反手杀了自己的叔叔豫。
而杀了叔叔豫之后,诸咎寻思,反正都已经杀了,多杀一个也无所谓,于是,他带兵直接闯进了父亲的宫殿,亲手结束了自己父亲越王翳的性命,最终自己登基称王。
也就是说,诸咎的王位,同样是靠着杀戮得来的,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叔叔,皆死于他手。
到了这个时候,当初朱勾靠着杀戮而登上王位的恶果,已经开始展现,不过,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
这么一来,虽说错枝登上了王位,但有了极力逃脱的情绪后,他就想方设法想将王位让出去,而时间一长,大臣们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最终,在卿大夫寺区的主持下,错枝将王位交给了无余。
而这个无余是错枝的什么人呢?按照《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应该是错枝的叔叔。
当初,越王翳除了有大儿子诸咎(就是前文提到那个杀死父亲登基,却被大臣所杀之人)外,还有五个儿子,分别被越王翳封为了越候、欧候、余候、之候、山候。
而这个无余,就是其中的之候。
这么一来,无余就是诸咎的弟弟,而错枝则是诸咎的儿子,所以,无余便是错枝的叔叔。
只不过,无余也是够倒霉催的,在他登基成为越王后,越国内部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越国发生了内乱。
前文讲过,越国曾将把都城从琅琊搬迁至了吴地,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监视居住在此的吴国旧贵族,但搬迁来了之后,越国的宗室贵族,不可避免的就和当地的吴国旧贵族发生了冲突,并且愈演愈烈。
最终,双方开战,互相攻伐,当然,此次内讧得到了平定,而胜利一方,则是以卿大夫寺区(就是拥立无余登基的那个)为首的越国宗室贵族集团。
但内讧平定之际,越国发生了第二件大事,什么事呢?国君无余被杀了。
出手杀掉国君无余的人,正是卿大夫寺区的弟弟,他趁着哥哥带兵平定叛乱的机会,纠集兵马,迅速冲进皇宫,并趁无余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将其杀掉。
并且,有资料记载,他还派人杀了自己的哥哥,即卿大夫寺区。
至于寺区的弟弟(抱歉,史料上没有记载其名字),为何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争权夺利,在他杀了无余以及除掉哥哥之后,自己又扶持了一个新的越王,即越王无颛。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越国已经在开始走下坡路了,毕竟不管是什么政权,一旦陷入这种内讧,且自相残杀的境地,那必然要越来越差。
况且,就连越国的臣子,都开始敢杀自己的君主了,并且还杀了两个(诸咎和无余),充分说明,当初朱勾靠着“弑父登基”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越国走向衰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正如本文开头时所说,曾经称王称霸的越国,之所以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并且还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走向衰败,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自己把自己给“玩儿残”了,数次弑杀君主的恶行,导致其陷入内讧,所以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被时代的洪流所湮灭。